+
featured_image

超级观点 | 企业加速配置“零工”人员,白领化趋势明显

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灵活用工占比是全行业的挑战。

疫情期间,灵活用工行业备受关注。餐饮、旅游等行业大面积停摆,企业必须要考虑怎么先活下去,而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是首要难题。与此同时,盒马的共享员工举措引起广泛讨论,很多企业注意到灵活用工方式的优势。

疫情对于灵活用工行业的影响远不止这些。青团社作为一家一站式灵活用工招聘服务平台,同步服务于企业和求职者,在此分享疫情期间,我们感受到了两端人群的变化。

求职者线上兼职需求暴增

从1月下旬起,线下企业的招聘需求明显降低,但是求职者的积极性不降反升。求职者的需求由过去的线下兼职转为线上兼职。我们做了一次统计,2020年春节期间(1月24日至2月8日),青团社平台的兼职报名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62%,新增注册用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2%。文案编辑、在线家教、视频剪辑、设计师等岗位报名量大幅提升。

做好用户服务的同时,我们也做了一些总结:

第一,为什么求职者积极性大幅提升?由于疫情影响,不少人处于在家待业的状态,“被迫”成为了自由职业者。如2020年应届毕业生,或者暂时处于待业,收入受到影响的人。此外,青团社做了调研,疫情期间平台新增用户中,60%以上为95、00后。有一位传媒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一份短视频策划和剪辑兼职,月收入近7000元。这位00后用户表示,做一个60秒的视频非常辛苦,不停地改文案、剪辑、配音。但她仍然对于成为自由职业者很满意:“哪天拍视频接广告足够养活自己,我宁愿不要出门找工作。”

第二,线上产业相关企业灵活用工需求有提升,特别是互联网相关企业。例如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极速扩张,有企业主对我们表示2020年员工数量会翻倍,但现阶段由于招聘正式员工进度相对缓慢,会采取部分的灵活用工以应对快速扩张的业务。另外,像主播、短视频等行业,UI设计、摄影、视频等岗位的需求在之前的基础上也有提升。

第三,兼职岗位在特殊时期有了一定的白领化趋势,疫情特殊时期,不少线上产业迎来增长也促使短期用工需求递增。过去,中国灵活用工占比不到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/3,而其中标准化程度高、劳动密集型的蓝领岗位是主流,比如快递员、送餐员、网约车司机等。但是疫情之下,设计、摄影、编程、剪辑、知识付费等技术型岗位变得吃香。这一现象或许会给很多职场白领一些启示,是否多一份技能,能够在特殊时期多一份保障。

线下企业灵活用工意识唤醒

疫情期间我们对于商家和用户端做过一次详细的调研,发现疫情倒逼很多企业主的雇佣理念向着灵活用工方向转变。餐饮、零售服务、旅游等行业的管理负责人会加速对“零工”人员的配置比例。延迟复工影响生产,雇佣全职成本过高,企业为了降本增效,主观上有了采取灵活用工的动力。

西安一家商超门店的负责人在与我们业务伙伴沟通时表示,为了解决疫情期间的用工荒,他通过包括青团社在内的各方渠道,招募了近300名兼职人员,业务虽然恢复了运转,但门店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。特殊时期除了为“共享员工”照常发放工资外,门店还要负担全职员工的工资支出。

这位负责人管辖的门店有近600名左右员工,过去仅30%左右是兼职人员。他表示疫情过后,门店会进行详细复盘,考虑大幅增加兼职人员的比例。从业务角度出发,灵活的用人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。过去行业里普遍采用兼职应对短期的业务量暴增,称之为“削峰”,但疫情揭示了更多用人方面的不确定因素。

零售服务业是国内灵活用工普及程度较高的行业,尤其是平台型企业,这一类行业诸如骑手、服务员、客服等岗位需求量大且容易标准化。疫情促使该行业的很多管理负责人都在加速对“零工”人员的配置比例。

而对于灵活用工普及程度不高的,比如一些中小型餐饮,旅游行业民宿、酒店等行业的企业主向青团社表示,未来会把兼职用工比例由10%提高到30%左右。此外,疫情的影响覆盖到制造业、建筑业等很多行业的中小企业主,他们开始尝试通过在线的方式寻找灵活用工。富阳某医药设备工厂在大年三十当天,通过青团社找到了20名工人,全力发货助力武汉疫情一线。建筑行业的核心劳动力诸如水泥工、电工等,原本是较为闲散的包工头制形式。我们了解到疫情期间由于用工荒,迫使部分建筑公司负责人尝试通过网络招聘的方式招募技术型工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企业在通过灵活用工完成招聘的同时,也需要培养灵活用工管理的意识。一方面,对于工伤等事故的预防性管理,尽管青团社已经提供了相应的兼职意外险,但是企业自身仍需要具备应急措施。另外,对于在线教育等行业的互联网企业,灵活用工岗位的员工也一定程度上属于技术型人才,为他们建立比较完善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,能够激发这一类人群的工作热情。

年轻人是未来灵活用工的主力人群

从行业角度来说,疫情会让灵活用工行业快进5年。中国企业灵活用工的占比可能从现在的9%增长到15%,这是一次行业的集体机会。本质上是因为疫情推动了企业用人部门,对于灵活用工的“意识唤醒”,而企业主是灵活用工比例提升的关键驱动点。

从平台角度来看,一方面,细分领域的专业化系统管理将会出现,灵活用工管理的SaaS系统一定存在巨大机会,这里指代第三放平台为B端企业提供人力解决方案,提供招聘管理、员工培训、社保代缴、薪资结算、商业购买等全流程服务。

另一方面,市场会倒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,法律层面上行业会日益走向清晰合规。2月7日,人社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意见指出,鼓励企业灵活安排工作时间,鼓励符合规定的复工企业实施灵活用工措施。这也是“灵活用工”一词首次写入人社部的文件中,此前更多地是被各级政府所使用,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对灵活用工模式的认可,在国家政策角度推动企业雇佣理念转变。

灵活用工行业的未来,由政府政策规范、企业合规操作、从业者意识和技能的提升、第三方平台保障这四重因素共同推动。尽管疫情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企业主的灵活用工意识,但是由于在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,与灵活用工匹配度高的岗位有限,如何帮助企业提高灵活用工占比,仍是全行业的挑战。

如何在灵活用工这片广阔的蓝海市场中抓住机遇,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关注:

第一,对于企业端需求的紧密配合,发挥人力资源平台的最大效能,达到1+1>2的服务目标。对标美国这样成熟的灵活用工市场,大多数企业对于IT等技术型岗位也采取雇佣“零工”的方式。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的需求会由“需要雇佣一些人”转变为“需要完成一个项目”,平台需要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快速、批量的汇聚人才供给给企业。除了关注企业的岗位发布,也要关注企业能不能招到人。

第二,注重年轻化人才的运营。目前青团社平台1600万用户中,超过65%的用户是95、00后,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占比超过50%,这些人未来是灵活用工行业的主力人群。以C端撬动B端,高质量的用户才能吸引企业发布高质量的岗位,反哺提升C端人才在平台的粘性。

总体来说,灵活用工蓝海市场,各平台竞争分散,尚未有激烈竞争。机会远比问题要多得多,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期